【编者按】“出国留学不只是以开心的方式度过一个学期——它正迅速成为全球化经济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为要走在当今职场的前沿,只在学校里取得好成绩是不够的,还应拥有国境外的真实体验:体验完全不同的语言、文化和社会。正如中国的一句古话所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是今年3月份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在北京大学演讲时的一段话。
近年来,出国留学已经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据统计,2007-2011年,出国留学人数连续4年增长比例均超过20%。2011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已经达到33.97万人,占当年全球留学人数的14%,近两年,这一数字仍在持续走高,2013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40万人。
学习的全球化正在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我院高度重视国际化工作,始终把提高国际化水平作为学院重要的办学目标。近年来,通过合作渠道送往合作院校留学的学生人数持续增加,学生相互访学活动也顺利开展,这些成绩的取得说明我院国际化办学的发展战略正在逐步得以落实。
新闻宣传中心学生记者们力争为全院师生呈现一个详细、全面、有趣的留学专题报道。
师说
【国际化战略是趋势】“从外部环境来看,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中国已经逐步进入到中高收入国家,老百姓的钱袋子逐渐鼓起来,出国留学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从学院内部环境来看,我院学生家庭环境普遍较好,学生家长对于子女出国留学比较支持。”科技服务部部长陈晓阳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国际化渐入佳境】“2010年,我院首开ACA课程,迈出了国际化发展的第一步。2011年11月,学院国际合作交流中心正式挂牌成立。”陈晓阳作为亲身参与者对于学院国际化发展可谓如数家珍,“经过几年的发展,我院已经初步形成了‘游学-实习/交换生-国际研究生(海外留学)'三位一体的国际化发展体系,与美国、法国、英国等多个国家高校开展了合作交流项目,国际化发展渐入佳境。同时,学院内部目前也初步形成了‘多头并进,成果共享’的国际化发展格局,各分院对于学生出国留学都表现出极大热情,大家普遍认为推动学院的国际化发展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清晰认识自我】“‘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出国留学首先要解决好‘为什么’这个问题,只有清晰地认识自我,才能在国外发展自我。准备出国留学的同学,一定要认清自己,看看自己出国留学的意愿是否强烈,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否具备,语言能力是不是合格,并且还要及早规划,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
为什么选择出国留学或游学?
【重新认识自己】“当时的我,就像站立在海岸边的礁石之上,水雾笼罩的海面有那么一角明晰,却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在英国莱斯特大学留学的金怡宏刚毕业时的状态。因为认识到自己在知识上的缺陷,她决定真实的面对自己的内心,勇敢的去闯一闯。
【多学些东西】“想再学点专业上的东西,顺便提高眼界,多体验下不同的生活,多交些朋友,还有就是想感受不同的人文氛围和教育理念。”目前在英国卡迪夫大学进修国际运输硕士的罗晓丹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
【变得更独立】正在弗洛斯堡州立大学就读的我院毕业生沈阳更强调留学对于独立性的培养,他说,“现在的我更独立了,毕竟一个人需要面对各种事,在国内还有父母依靠,在这边就基本上靠自己,比如申请美国驾照时候很多步骤都是需要你自己到别的城市去,与教授交流也是这样。”
【为留学打基础】“为了今后的出国留学,在平日的学习上我会更注重英语的基础水平,尤其会花更多的精力在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上。”人文与艺术分院12级艺术班罗婧在谈及参加游学的动机时这样说到。
学习篇
【自由】关于学习,正在就读英国考文垂大学金融专业的研究生程皓珉说:“国外的学习跟国内的学习最大的区别就是自主性很强,没什么课也没什么考试,全凭自觉”可见自觉对于一个留学生的学习是何等重要!
工商管理分院13级学生林昭宇在参加完美国游学之后,对于美国的学习方式记忆犹新,他说,“在一堂课上,老师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着一个不同的观点,然后展开自由辩论,场面十分激烈,感觉到课堂气氛瞬间活跃起来了,这是我之前的学习中不曾有过的经历。”
“语言学校课程安排是每天上半天课,下午会开设拓展课程,比如一些语言考试的辅导,还有日本文化相关的茶道、茶花、书法课程,我基本是早上上课下午自习这种学习模式。”正在日本帝京大学留学的沈超介绍说。
【认真】“图书馆基本上每天都蛮多人,图书馆都是半夜才关门,期末会延迟到凌晨两点,这一点和我们国内大学就非常不同。”正在弗洛斯堡州立大学就读的我院毕业生沈阳对于国外学习的第一印象则是认真。
“印象最深的就是去MIT的时候,就是麻省理工大学,在他们的餐厅,其实也就是一个咖啡厅里看到的场景。学生们拿过餐点,打开电脑就开始边用餐边学习和工作,吃完就去教学楼学习,学习氛围真的非常好。”2014年寒假游学美国的我院国贸专业学生邵嘉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生活篇
【文化差异】“留学以来,对于吃的方面最让人不省心”沈阳说,“美国人口味比较重,这边中餐馆的食物也都偏甜偏咸,还有就是含油量比较高。最后就是喜欢吃生的,食堂的肉很多都是带血丝的。”他说:“在国内学做菜很重要。”现在他在饮食上除了慢慢适应外,还会有空自己做自己喜欢口味的饭菜。
“国外无论是早餐或者是午餐晚餐都是冷食,在饮料方面不是冰牛奶就是热咖啡”。邵嘉俞提了一些建议给以后去游学的学生,“如果冬天去的话,尽量带雨靴去。美国到处是雪,雪积得很厚,行走的路上基本上都是水坑,普通的鞋子踩下去几乎就是要报废的。”
“要适应国外生活的最好方式就是把自己当做一个native speaker,如果你永远把自己当做一个外国人,那么当地人也会把你当做外国人。如果你把自己想象成当地人,以他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去适应,那就很快能融入他们的生活了。”关于如何克服差异,尽快适应国外新生活,游学回来的13英语6班的车彦婷言简意赅地说。
【主动改变】“生活就像一根弹簧,你只有压力足够大,才能反弹地更高。”金怡宏在这种信念的支配下试着不断主动改变自己。她说,“趁年轻多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DO what you want,don’t do what you can’t。做了决定,就要勇敢往前。”
“回国以后,即使闲着,我也不再喜欢在家呆着,更愿意出门走走看看。”林昭宇游学回来以后,感觉到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和之前发生了许多变化,更愿意积极地改变自己,主动去适应和了解社会。
建议篇
【申请学校】程皓珉是在大三的时候通过学校3+1项目出国,他的留学申请过程比较顺利,具体的步骤都是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当问到申请流程时他特地强调视频面试的问题:“现在会有一个视频面试,一般包括你去英国的目的,住在哪里,待多久,学什么专业,为什么选这个专业之类的问题。”
“每个国家都会有考试,美国的话比较看重的是托福和SAT。”车彦婷说起留学申请来颇有心得,“外国的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他们会考虑你是不是适合这个学校,而并不是单纯从分数择优录取。个人简历也不是非常单纯的学习经历,你需要体现自己对学习、生活的思考,从生活小事引发的对生活的见解以体现个人魅力。当然,附上一些志愿者、实习、工作的经历会更好。”
【语言是基础】“为了今后的出国留学,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更注重英语的基础水平,尤其会花更多的精力提高自己英语口语水平。”罗婧通过游学,进一步认识到语言对于出国留学的重要性。
【自我锻炼】“留学最好尽量什么事都自己亲力亲为,不要老是想着找人帮忙,挺过来后会觉得自己成长了一大节,这在国内是学不到的,不管是心理的成熟还是生活技能的提高,都非常有帮助。”沈超对于在校学生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早作准备】罗晓丹认为留学需要早作准备,她说,“如果要选择出国留学就要今早打算好,雅思或者托福能早考就早考,否则会一年比一年难,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排名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是否有兴趣,不然会学得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