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记者 张晶 通讯员 徐艳妍 杜灿 李业成 郑书康 周琛

大学生在柯桥区图书馆为小读者带来“禁毒模拟法庭”活动。

大学生在浙江省图书馆视障服务中心体验盲人生活。

大学生在老字号丝织厂学习。
【暑期社会实践进行时】
暑假接近尾声,全省各地的大学生们却是收获满满。这个假期,他们并没有闲着,不少人与同学结成了团队,商定了不同的社会实践主题并践行。在行动中,他们了解到了书本之外的社会,他们也懂得了团队合作的真谛,并且为他们即将迎来的新学期再出发制订新的目标。
实践给予学生发挥专业知识、技能才干的机会,同样也锻炼着学生吃苦耐劳、迎难而上的品质。
法尚致行 普法至心
丰富普法形式提升普法效果
近日,由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11名法学学生,组建了“尚法致行 普法至心”普法实践团,在绍兴市柯桥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的普法宣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暑期实践团队前后走进了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法院、柯桥区人民检察院、柯桥区司法局、柯桥区国税局、柯桥区鉴湖律师事务所,对数位在不同岗位上的法律工作者进行采访,站在不同的角度审视现阶段的普法工作,听取专业人士对大学生普法工作的建议和指导。
在交流中,团队成员打破了对普法的刻板印象,意识到普法工作不仅仅是高举旗帜、派发传单,而是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社会普法,让法制精神真正地进入群众的心,培养普通群众的法制意识。其实法律实践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是普法的过程,例如法院庭后劝诫,案件审判以鲜活的案例进行普法,本身就极具实用性。现阶段普法实践往往出现流于形式、不够精准、不够实用。这些问题必须通过精准普法来实现,还需要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之后,暑期实践团队在多个小区和商场开展普法主题的问卷调查活动。站在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角度去看普法,以此发现问题,寻找需求,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普法实践活动。我们希望找到群众乐意听、听得懂、用得上的法律内容,让普法真正地服务群众,走进群众的生活,实现精准普法。同时,还来到柯桥区图书馆、欢乐慈爱义工团助教中心,为孩子们带去生动有趣的普法巡回课堂,带小朋友们感受法庭的氛围,给小朋友们普及禁毒防艾知识,防范校园暴力,提升孩子们的法律意识。
用行动温暖童心
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父母的关怀
近日,中国计量大学量新学院筑梦小队赴丽水缙云地区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实践活动。
近40名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参与活动,他们大多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陪伴,却格外懂事。在团队成员的鼓励下,他们上台进行自我介绍,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为了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团队成员采用了趣味脑筋急转弯比赛和趣味课程的教学:用孩子们喜欢的英文歌教他们英文单词、通过小组之间趣味奥数题比赛教他们学习数学、用上台表演的方式让孩子们背诵古诗、用奖品激励小朋友练习书法、教小朋友折纸并让他们把折好的爱心、纸鹤和玫瑰花等送给敬老院的老人……活动过程中,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都很积极,也更加热情表现自己,队员和小朋友的感情也愈加深厚。
团队成员还举行了一场文艺汇演,请所有的小朋友参加了演出。汇演中,还进行了“我想对你说”环节,播放了几天前让所有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录制的视频,让许多很久没有见到父母的孩子用这样的方式感受到了父母的关怀。
聆听心声 点亮心路
之江学子关爱盲童行动
呼吁社会关注盲童问题,关爱盲童生活,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有一支叫“红围巾”的志愿者队伍已经连续6年开展关爱盲童行动。近日,这支队伍开展了以“聆听心声 点亮心路”为主题的关爱盲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在走访盲校、体验浙江省图书馆视障服务中心后,实践团队的大学生邀请了3名盲童来到之江学院参与团队的活动。在读书分享会、盲童才艺表演、爱心手工等活动他们相互交流着感情。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直观地了解盲童的生活和学习,实践团队还拍摄制作了《盲人的一天》纪录片,记录了盲童小金一天的生活和学习内容。队员们意外地发现,原来盲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想象,平时的生活也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单调无趣。小金向实践团队展示了盲人使用手机和电脑的方法,这使团队成员震惊不已。随后,小金还与队员们一起去超市购买食材并且制作午饭。一天的追踪报道,对实践团的队员来说,这是一次深刻了解盲童生活的难忘经历,他们也将通过纪录片呼吁广大民众关注与关爱盲人等残障人群。
走基层、访百村
大学生探寻“绿水青山”的故事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文件精神要求,深刻理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近日,浙江财经大学结合实践育人要求,共组建了15支团队,百余名学子分别奔赴我省11个地市探访美丽乡村,寻找乡村振兴背后的故事,引导广大学生积极投身我省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新征程,助力乡村振兴。而这支前往衢州的实践队伍只是浙江财经大学今年暑期“百名学子寻访百美乡村”专项的一个缩影。
此次,浙财学子走进基层,寻访“产业兴旺、生态富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深入挖掘优秀典型进行宣传和分享;同时走近村民,听他们讲述乡村的前世今生,讲述其如何一步步走向振兴。
“从来没有想过如今的乡村能发展得这么好。”接受采访时,赴金华实践团成员钟慧慧说,“这次寻访百美乡村,我真切感受到改革开放40年来乡村的变化,这是我们在学校所学不到的。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来村里走走,在感受新农村发展的同时,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想法新力量。”
同时,本次专项实践还与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社会发展处合作,开展乡村民生和环境现状调研,形成调研报告,积极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建言献策。活动结束后,学校也将组织一系列成果分享会,积极引导广大学生为乡村振兴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调研老字号店铺
感受商业发展中的责任与担当
这个暑假,来自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的大学生暑期实践团队对杭州的老字号店进行了实地调研,深入了解老字号店的发展与更迭。
在走访丝织厂、河坊街的两家老字号药馆后,实践团队的大学生深深地感受到,老字号在新时代中秉持了继承传统且不忘发展创新的精神。改革开放给民众的观念也带来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开始了解、关注中医,中医药文化也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老字号”不只是一块简单的招牌,更是一种象征和责任。改革开放为老字号带来了更优越的技术和环境,唯有利用好这份关注与助力,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老字号”才能延展更长久。

(附原文链接:http://www.qnsb.com/fzepaper/site1/qnsb/html/2018-08/16/content_6496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