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积极完善党员干部和教师经常性与学生的沟通联系制度,将其作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培育良好校风教风、推进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明确制度要求。2010年起,出台实施“党政机关处级干部经常性联系师生”“党政职能部门青年干部校内挂职锻炼制度”和“教工党员联系学生”三项制度,探索建立全校党员经常性联系学生长效机制。学校党委统一部署,要求每名党员联系5名大学生,围绕时事政治、学校改革发展和学生关注的其他热点问题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协调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目前,全校2500多名教师党员与13000多名学生都进行了面对面沟通交流,建立了定期互动联系。
推行支部混编。根据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在152个支部推行师生混编支部制度。选好配强支部书记,强化支部书记和基层党委秘书的培训,每年举办“基层党组织工作实务”等培训10余场,培训基层党务干部400余人次。注重将支部生活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师生工作生活紧密结合,在师生交流互动中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基层扎根。
建立互动平台。鼓励党员干部教师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平台,以学生易于接受的视角,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点建设“河大青年”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引导教师从学生生活需求和学习需要出发开展针对性交流,潜移默化加强思想引领。抽调专门力量组成研发小组,设计“河北大学教师党员经常性联系学生制度长效管理机制交流互动平台”,与教务管理系统和学生第二课堂管理系统衔接,为党员干部和教师经常性联系学生提供信息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