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学院院长童志锋率队赴上海社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及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进行考察交流。社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刘军,社悦联合创始人李磊,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社科事业部副主任藕园等热情接待了学院调研团。学院学术副院长姚莉、科技部、信息技术部、文设学院相关负责人和学术骨干参与调研。

童志锋表示,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教学科研的形态与边界。在教学层面,智能工具推动教学模式从传统“教师主导”向“人机协同赋能”转型,可打造更具个性化、交互性的学习场景;在科研领域,依托大数据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分析平台,能大幅提升文献梳理的深度、案例挖掘的精准度与学术创新效率,为高水平成果产出提供技术支撑。而《企业与社会》集刊的创办,正是对这一技术变革与学术需求的精准响应,不仅能进一步拓展学院科学研究的领域,更能聚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让科研成果更好服务社会转型。他强调,从智能技术在教学科研的深度应用,到学术生态的协同构建,东方学院正探索“技术赋能+人文引领”的特色发展路径,期待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刘军介绍了社悦公司的基本概况与产品生态,重点讲解并演示了毕业论文质量保障平台、基层治理数智平台等六大创新平台的核心功能,及其对科研与教学工作的赋能作用。藕园围绕即将合作创办的《企业与社会》数字集刊,介绍了项目定位、团队架构、内容建设等规划。该刊聚焦“两企三新”(企业社会责任、新业态、新就业、新治理)背景下的跨学科研究,采用开放获取模式,旨在通过探索企业社会责任、新就业群体服务、企业创新治理等前沿领域,促进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学术交流与知识共享,为社会转型期的企业发展与社会建设提供学理支撑。

调研期间,童志锋率队参观考察了上海AI黑科技体验空间“模速空间”的人工智能创意企业和产品。

此次调研,是学院响应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部署,围绕科学研究与数字技术融合开展的有益探索,为学院“十五五”发展规划制定中的相关决策提供了具体参考。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融合应用,能够为教学改革优化、科研创新效率提升提供实际支持,也为学院未来五年战略布局明确了可行方向。(文/摄:科技部)
上海社悦科技智能有限公司:国内唯一从事基于高质量社会工作主文献语料的深度智库数据平台建设和自研MOE社会工作垂类大模型平台研发的公司。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6年11月,是由教育部主管、华东理工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出版社。 出版社自2013年首次获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之后已获批16个项目,入选国家“十三五”“十四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15项,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2项,多个项目入选教育部、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多种图书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上海图书奖”“上海好书”“上海市优秀科普图书”等奖项,一批批图书获得上海市新闻出版专项资金、上海文化发展基金等资助,能源与环境(化学化工)出版中心、社会工作和社会治理出版中心入选上海市专业学术出版中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明显的经济效益。2025年8月,出版社入选2025年“高校出版社学术影响力TOP20”名单。